《红尘有幸识丹青》 [.]
Aug. 14th, 2011 04:12 pm——它代表了我个人看耽美的全部喜好: 要长,要传奇,要唯美,要残酷,要浓烈,要苍凉,要有意思,还要有意境……
—— 前面已经提过,写这个文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审美期待。所以这个文首先涉及的是美与丑,其次是真与假,最后才是善恶是非。
作者的初衷的确完全达到 -- 只有古代架空文才能这么唯美而理想化,(尽管丹青还是仙化得多了些。)实在吹毛求疵的话,对走唯美路线的文来说,其中语言有时略现代化一点,比如‘超级灾难’,读起来有点硌楞。最赞的是构思玲珑精巧得心有七窍,情节需要和爱情线发展水乳交融,两个人都是做他们应该做的事,少有别扭。 (不过出于我的审美情趣来说,我更偏爱《麒麟》的水到渠成,对这里两人升温过快的爱情没有踏实感 --王爷在帮丹青接茅草那段互动/铺垫再多些就好了?(或者简单说我喜欢看暧昧?? )
- 可惜丹青这种有气质的样子保持不了太久。多数时候你以为他很有气质,其实他不过是在模仿纯尾师兄的木讷迂腐,或者瘦金师兄的故作潇洒,聊以取乐而已。
- 丹青慢慢把目光投向那个馒头:“姿态丰腴,体势凝重,具摇曳之美而无倾覆之危……”
- 一张张卖力的笑脸
- 生宣想趁乱开溜,瘦金鹤哥一边一个捉住了他。水墨一振手腕,在生宣脸上笔走龙蛇:“无壳有毛龟一只”,银钩铁划,墨迹淋漓,大家又凑上去点评赞叹了一番。。
- “既然你已全心投入,盛装登场,我便舍命陪君子罢。”承安恶狠狠的想着。动作却无比温柔,双手捧起丹青的脸庞,喃喃道:“对不起。对不起对不起……” 明明是别人的爱情,心中的酸楚和怜惜却那样真实,似乎这声“对不起”穿越百年的时空而来,让他们为宋思减和叶仲卿叫人扼腕徘徊的故事续演一个结局。
- 唉,原来遇上了作假的同行,还是高手中的高手,深谙以真为假之道,如羚羊挂角,无迹可寻。明明知道是假的,那串连起整个过程的点点滴滴,照样真实得触手可及……
- 阿堵:你有没有想过,万一他不上当呢? 丹青(翻个白眼):上当?他有什么当可上?他又不知道我知道他要杀我。
- 霉点子做到冬景一部分,丹青忽然停住了。承安过去一看,原来他正在瞅那白雪红梅。猝不及防之下,被纸上触目惊心的点点殷红刺得心如刀绞。 痛定思痛,痛何如之。 这些当初勇往直前的证据,如今叫人恨不能落荒而逃。
- 丹青半跪着检查,确定没有折痕,仔细到几乎每根丝都要端详一番。 好在贴绫的时候承安已经预见到这一刻,早着人把厅堂里铺上了丝毛地毯。丹青刚说声垫了地毯恐受力不匀,承安一声令下,立刻把毯子照着贴板的尺寸挖掉一块。对于这种王侯之家的奢侈作风,丹青撇撇嘴,不予置评。
- 文皇后一语中的:“不会是失恋了吧?远恚说,承安这次上京,看起来很是郁郁。你这个做皇叔的,也不替他张罗张罗,难为他时常惦记你。” 赵炜一愣,总不能跟皇后讲将来杀一兜子可比杀一个麻烦多了,只好干打个哈哈:
- 丹砂填色,青玉为质,一树碧桃,灼灼其华。 ——是为丹青必逃。
- “纵然险恶,自有生机。我要求不高。”——这样通透自信,没什么可担心的。
- 为什么看在眼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,落到心上却兜兜转转绊绊牵牵……
- “……总的来说,事情就是这样:他要杀我,我勾引了他。他上了钩,还是要杀我。我趁他意乱情迷之际伪造了手谕和腰牌,然后逃了。”
- 丹青笑了:“说起来,他地位比我高,长得比我帅,有才兼有貌,多情又多金,我实在不吃亏。他虽然想杀我却也没杀成,算是扯平了,没什么可恨的。” “那么……丹青,告诉我……你为什么这样难过?” “我哪有……”泪水却毫无征兆的夺眶而出,“我只是觉得……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?……”
- 贺焱心说:用点手段,也没有关系,是不是?对上司只提出问题是不行的,还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……
- 照月看看天,又看看地,慢悠悠开口:“殿下,想叫一个人做他本不愿做的事情,不外乎这么几条路:诱之以利,骗之以计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压之以威,逼之以势。——殿下觉得晓之以理如何?” 。。。 照月嗤笑一声:“社稷苍生?看对谁说。他们那样的人,入眼都是千年兴亡交替,自己生死都不放在心上,社稷苍生,不过一场轮回罢了。”
- 丹青看贺焱一眼:“先生,世人皆不得已。” ——不得已,能够解释原因,并不值得原谅。
- “小月,想什么呢?”照影问。通常哥儿三个这样的对话,总要等照月做递进或者做总结,这会儿怎么半天不见接茬。 {配角都很有光彩~}
- “找几份皇帝诏书来看看,我给你写一张,然后盖上印——嘿,造完玉玺造诏书——真过瘾哎。” 承安头上直冒冷汗:他总能不断给人带来惊喜啊。
- 贺焱看得连声啧啧。心想,陛下彩礼去得惊人,对方陪嫁来得更丰厚啊。国舅以江湖人脉相送,国丈搬来金山银山——这门外戚,实在是完美之至,完美之至。
- “傅问津此人曾经权势滔天,又酷爱风雅。我们猜着,他墓穴里头至少有三十幅以上不可估价的珍品绘画法书。现在墓门已经松动,洪水一来,金银玉器泡一泡无所谓,这些字画可就保不住了。”丹青急道。 原来是找皇帝要人去盗墓。
- 丹青心里着急,怕师傅等不到最后完成的一天,彼此遗恨。又害怕速度太快,让师傅没了念想,一口气再也撑不下去。就在这样的煎熬中,一笔一画,一张一幅,完成了《涤尘洗心录》上剩余的所有作品。